发新贴回复
返回列表1

查看:12320     * 贴子主题:听,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童谣.

靓妹:爱小小梦



积分:45
注册:2020-05-29
沟通:
Post By:2020/5/29 10:15:46
[img]/tp/2020/0529/1015333257.jpg[/img]
  方言土语的即墨童谣,曾经伴随着我们度过那些文化贫瘠的儿时岁月,它虽然土得掉渣,却给穷苦的生活涂抹上亮丽的底色,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。

街头巷尾,一群一身泥水、光着屁股的小孩围着一块大大的青石板在摔“泥瓦瓦”:

“扣扣憋憋,
  老鼠歇歇,
  他姥娘是南夼,
  我的瓦瓦好大响!”

“嘭”的一声,“泥瓦瓦”炸开,炸开的窟窿,别人要用手里的泥来给堵上,谁的“泥瓦瓦”爆的窟窿大,谁就是战胜者,因为他赢得了别人更多的泥。

“胡秸叶,支愣愣,
  我唱戏,大娘听,
  大娘说我好孩子,
  我说大娘老猴精。”

“鸡够够,打鸣喽,
  大娘在家蒸萁馏,
  我去耍,给我俩破的,
  我不稀要。”

“萁(qí)馏”,是用地瓜干做成的窝窝头形状的面食。

这两首童谣,把儿童的睿智、顽皮以及和谐的长幼亲情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“小铁蛋,上窗台,偷他爷爷小烟袋,
  爷爷打,妈妈拉,姐姐背着上街街,
  别哭,别哭,哥哥明天将媳妇。
  谁抬轿,小蚂蚱,一抬一蹦哒;
  谁烧火,小豆虫,一烧一鼓涌;
  谁吃菜,小巴巴,一吃一欻欻(音chua ,吃食的声音)。”

“小巴巴”是指小鸭子。唱着童谣,刚才还在淘气的孩子,渐渐地眯起眼睛,睡着了。

“一个小老头,
  上山砍木头,
  掉了小斧头,
  砍了小指头,
  捡块棉花头,
  包着小指头,
  回家吃了个小馒头,
  长好了小指头。”

这首诙谐有趣的童谣告诉我们:这点伤算什么,这点痛算什么,我们是勇敢的孩子,我们不怕伤痛,“不痛不痒痒,吃饭就长上”。

“小狗旺旺咬,
  王八蛋去偷草,
  断下(留下、夺下的意思)他的扁担,
  扒下他的袄。”

在缺衣少食年代,柴草也是家庭重要的物资。这首童谣抒发了一种豪情,表达了不畏强暴勇于和坏人做斗争的精神。

“老妈妈儿脚,勾勾着,
  烟袋荷包提溜着。”

“下雨了,下大了,
  老妈妈儿在家害怕了。”

这里的“老妈妈儿”,是指老年妇女、老大娘。以前的女人缠足,都是小脚。

“拉大锯,割大树,姥娘门口唱大戏,
  搬她姑,搬他姨,姥娘门口听大戏。”

“小老鼠,吱嘎吱,
  门掩后了唱大戏”。

“门掩后”就是指门后。
  “二月二,炒糖豆,
  大人孩子一炕头;
  七月七,钵钵(音)花,
  大人孩子一炕旮旯。”

这首童谣在记录了我们即墨古老传统民俗的同时,也体现着孩子们对节日的期盼,体现着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。

“东西街,南北走,
  忽然出来人咬狗,
  拿起狗来打砖头,
  砖头咬了狗一口,
  你说诌咱就诌,
  大年五更立了秋,
  香上据个豆乖乖,
  蜡上据个马截留,
  我说的话要不信,
  拿起孩子喂芋头。”

这首童谣用的是反话的艺术形式,极其荒唐的叙述中,是否让我们体会到了某个荒唐的时代、某些主导了荒唐时代的人以及人们在遇到荒唐世事时的无奈、发泄和讽刺呢。

[size=5]童年时光早已远逝,[/size][size=5]而一首首童谣却根深蒂固地留存在记忆深处,[/size][size=5]每当回想起童年,[/size][size=5]耳边就会回荡起[/size][size=5]一首首童谣,那[/size][size=5]稚嫩的童声,[/size][size=5]清晰而又亲切......[/size]
帅哥:天蓝海蓝



版主
积分:96473
注册:2011-01-19
沟通:
Post By:2020/5/29 11:02:05
恩,不错,欢迎楼下补充
也许我一个人不能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,但至少不会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坏,因为我能让自己做个好人!
[img]/tp/2017/0913/1019320287.jpg[/img]
<<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4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0301 second(s)